查看原文
其他

12小时 | 这样的你很帅 图书馆先锋兵10年征集文献8万余册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然而,在很多人眼里,在图书馆工作应该是个很清闲的职业。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分工的不同,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


10月18日,广西新闻网《12小时》栏目组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全天候跟踪拍摄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文献征集员陈裕川的一天,向大家真实展现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闲言少叙,快跟随“时间表”看看他是如何度过奔波忙碌的一天吧。


请点击视频观看↓↓↓




07:30




早上7时30分,本期《12小时》主人公陈裕川慢速地骑着电动车驶离住宅小区送他的宝贝女儿上学。


“85后”陈裕川是地道的南宁本地人。他目前在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担任文献征集员一职。从业将近10年来,陈裕川向社会各界征集到8万余册地方民族文献,为丰富图书馆藏阅资源,传播地方文献知识和弘扬我区地域特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对后世了解本地区历史具有深远意义。”陈裕川向记者介绍,大力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补充,是打造特色馆藏的重要支撑,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公共图书馆工作建设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8:00



上午8时,将女儿安全送达学校后,陈裕川来到单位附近的粉店吃早餐。为了尽早赶到办公室,一碗二两的粉,陈裕川“唰唰”不到2分钟就吃完了。
09:05





虽然图书馆的工作时间为“朝九晚五”,但对于陈裕川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讲,早上八点之前到达办公室,晚上七八点回到家,这就是工作的常态。陈裕川说,他所在职的部门目前就2名职工,负责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
在办公室内打扫卫生、整理一些书籍之后,不久就到了9时上班时间。9时5分,陈裕川开始了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他打开电脑中的文档,按照10月份工作计划,向各单位拨打电话进行文献征集。“打电话打到声音沙哑,肿痛那都是家常便饭。”陈裕川吃下一颗咽喉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文献征集的主要方式就是电话征集,他1天至少需要打2个小时以上的电话,在确定捐赠事宜后,还需要跑N个点上门接受捐赠。
“文献征集员的工作主要是面向社会各界长期征集区域内的地方民族文献。”陈裕川介绍,各类纸质文献以及各类数字多媒体文献都是他工作中所征集范围,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在内的图书、报纸、期刊、账簿、文契、舆图、照片、手稿、布告、传单、路条、票据、口述史、电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及电子非书资料等。而前不久,由于自治区实行的机构改革让各个单位的对接人发生变动,陈裕川一下子联系不到以前的对接人,这让陈裕川的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征集到的每一件文献都实属不易!陈裕川在征集的路上也常常会遇到“闭门羹”,陈裕川感叹道,捐赠文献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这项工作是有求于人的,不被待见以及受冷落是经常的事。



这工作枯燥乏味还经常受气,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事这项工作呢?当记者问出这个问题时陈裕川打开了话匣子。“我并非科班出身,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陈裕川告诉记者,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通过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进入自治区图书馆工作。起初,陈裕川认为,文献征集员是一份非常新鲜而又有意思的工作。但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面对那么多要对接征集的单位,刚刚工作不久的他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工作起来非常吃力。那段时间里他很迷茫,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随着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被自己征集到的书摆放在书架是上供读者阅读,陈裕川从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这份工作。陈裕川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抢救一批地方文献的时候,他与同事深入某单位的地下室,冒着被电击的危险涉水救出200余册文史资料。现在回想起来陈裕川还感到后怕!陈裕川说,每当看到读者拿着他征集来的图书进行阅读时,他心里都会涌现出骄傲与自豪。
陈裕川告诉记者,一个优秀的地方文献征集人员,首先须具有较丰富的地方文史知识,对本地方历史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不了解、不熟悉地方文史概要和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一些散落民间的有价值的史料就有可能从我们眼皮下流失。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多读地方史学书籍(包括地方志正史、野史及民间史料如族谱、民间文学、地方文史等),这些蕴藏着大量地方社会发展沿革、人口迁徙、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民俗风情、风俗习惯等地方文史知识的书籍,对提高地方文史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其二要多请教有研究课题或编修方志及编撰史书、人物传记、乡土教材的研究型用户。这些用户往往是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学识,可通过与他们交流增长地方文史知识,获取当地史料。第三是要主动参加本地方的有关会议,尤其是史学研讨会,从中了解掌握地方史学动态。此外,还要深入当地民间基层调查了解家族谱等情况,以便于掌握地方文献源。
10:37




近日,丝缕画创作者陈海国在自治区图书馆展出她创作的丝缕画作品。在撤展前,她决定捐赠一副骆越文化题材的作品《王者》给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
能征集到那么有民族特色的文献作品,这可把陈裕川乐坏了!10时37分,陈裕川推着小推车在图书馆一楼展厅接受捐赠人士的捐赠。
11:30






陈裕川外出,上门接受捐赠者捐赠,并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陈裕川告诉记者,2010年他刚开始做征集文献工作的时候,社会各界对文献捐赠并不是很积极。在经过他和同事们多年来的对接以及宣传后,直到2018年图书馆每年受捐的文献量才稳定在年1万件以上。如今,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非常配合文献征集工作,这让陈裕川由衷地感到欣慰。
12:36




待上午的外出工作结束,此时恰好到了饭点时间。回到单位后,陈裕川直奔单位食堂,一个人在角落默默地吃起午餐。


13:36






吃完午饭后,顾不上午休的陈裕川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将征集到的赠书录入图书馆系统,在进行查重之后将没有重复的书籍盖上印章送往图书馆采编中心。


14:36





刚忙完前一项工作不久,陈裕川又准备外出。下午,他需要前往广西美术出版社书库进行现场征集。此外,陈裕川还需前往邕州南岸公园办公区某捐赠者家归还前不久展览所借的老物件。
14时36,陈裕川来到广西美术出版社书库,在书库里,陈裕川与书库工作人员按照清单在书库里找寻与之对应的书。偌大的书库要找全清单上的几十本书如同大海捞针,陈裕川一折腾就是个把小时,汗水浸湿了衬衫。
16:32





陈裕川来到邕州南岸公园办公区某捐赠者家归还展览老物件。这位头发花白的捐赠者是位老作家,撰写了10余本有关援越抗美的书籍,陈裕川此行的目的不仅是归还参展老物件那么简单,他还想跟这位捐赠者进行二次征集。在成功地征集到又一册书籍后,陈裕川给捐赠者送上收藏证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18:36




在外出的路上,陈裕川接到了一个捐赠者上门捐赠图书的电话。早已经到下班时间的陈裕川还需回到单位,接受捐赠者上门捐赠。在给捐赠者送上收藏证书后,陈裕川终于结束了他当天的工作。


19:45



等陈裕川下班回到家,已经是19时许。在吃过家人给他留的晚饭后,陈裕川来到书房为女儿辅导功课。
由于日常工作较忙,陈裕川周末甚至是星期一闭馆日也都在加班,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这让他感到很愧疚。陈裕川说,等他有时间了一定陪女儿到游乐园好好玩玩。


记者手记


征集地方文献是一项繁琐、艰辛、见效慢的工作,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加上地方文献的特殊性,除少部分为正式出版物外,大量的地方文献为非正式出版物甚至散页、手稿,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深挖细寻,随时进入工作状态,善于与采访对象咨询、交谈,从中得到更多的地方文献信息。此外,文献征集员还要善于观察,如留心对方的书柜,其中就有一些值得征集的地方文献。另外,外出征集地方文献还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忍受风霜、烈日、饥渴,有时还要自掏交通费。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难胜任这一项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很清闲?就像在养老?不不……从早到晚跟拍了陈裕川一天,记者切身体会到图书馆文献征集员的工作非常繁忙,一天到晚都在征集文献的路上。为了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了能让读者在图书馆里读到更多的图书资源,陈裕川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大家都在看准备好了么,冷空气翻牌广西!降温、暴雨马上到位警方征集广西两个团伙犯罪线索,有重奖!
“我的米粉·我的家乡”短视频征集大赛开始!来为你的家乡打call吧 最新通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杜森被查,已退休4年

来源:广西新闻网记者 廖志荣、林亮

值班编辑:宾士雄

值班主任:利雪娟总值班:曾俊峰点亮告诉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